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实习生 李可欣启泰网
7月1日,四川正式进入主汛期。从5月1日入汛以来,四川“旱涝交替、旱涝并存”特点明显,强对流天气多发——要么不下雨,一下雨就容易“用力过猛”,这也给气象防灾减灾带来了挑战。
主汛期又正好遇上了暑假旅游旺季,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气象风险?7月22日,四川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在省政府在线访谈栏目中对公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局地点暴雨特征更加明显
盆东北出现春夏连旱
据了解,今年入汛以来,降水总体偏少,但暴雨站次增多。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全省共出现232站次暴雨天气过程,居历史同期第4多位,其中大暴雨22站次;兴文站7月9日降水量217.5毫米,居本站历史第1多位,也是今年以来我省日降水量最大值。
目前,全省先后出现了7次较大范围强降水过程,其中6月28日-30日这次降雨,是我省今年首场区域性暴雨过程,降水强度大、覆盖范围广。
而在4-6月启泰网,四川一直是“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明显偏高”的状态,尤其在盆东北等地,出现了春夏连旱。6月17日,是今年以来四川干旱站数最多日,全省有91站出现气象干旱,其中特旱41站,重旱35站,重旱以上等级覆盖盆地大部地区。
“前期降水量总体偏少,而暴雨站次明显增多,这一少一多,说明我省局地点暴雨特征与过去相比更加明显。”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姚志国说,自5月1日入汛以来,四川“旱涝交替、旱涝并存”特点明显,强对流天气多发,多地出现因强降雨诱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道路阻断等次生灾害。
9100多次气象预警
38.9万余人次提前转移避险
天气气候复杂、形势严峻,如何在地质灾害抵达前,采取措施避险?精准的气象预警至关重要。
据了解,入汛以来全省共发布气象预警9100多次,发布预警信息2.3亿余条、覆盖7000余万人次。四川省气象局应急减灾处处长刘琦介绍,今年入汛以来,全省根据预警组织避险转移、紧急安置38.9万余人次,超800余人避免因灾伤亡。
而在抗旱方面,气象部门抢抓天时,突出“区域联动、地空一体”,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其中飞机增雨作业7架次、地面增雨防雹作业2200余次,在助力农业抗旱、蓄水保供、降低森林草原火险等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主汛期“旱重于涝”
这些江河需防范阶段性汛情和局地洪涝
7月1日,进入主汛期,综合气象、水文等部门研判,今年主汛期四川整体“旱重于涝”。
“‘旱重于涝’仅表示在气候概率上干旱可能性略高,不等于洪涝风险显著降低或可忽视,局地性、突发性洪涝灾害风险依然严峻。”刘琦说。
四川省气象局应急减灾处处长刘琦介绍防汛情况
四川地形复杂,盆地、高原、山地并存,川西高原、攀西地区及盆地周边山区受地形抬升影响,局地突发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的风险始终较高。“四川地理与气候的复杂性决定了多种灾害风险并存,即使汛期总雨量偏少,但在降水集中时段,单场极端暴雨足以在短时间内引发严重洪涝灾害。”刘琦说。
四川省气象台台长谢娜介绍,6月下旬以来,多轮降水过程已有效缓解全省大部地区夏旱,但从7月13日起,全省出现新一轮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高温少雨加剧气象干旱发展,各地需密切关注伏旱态势。此外启泰网,8月,金沙江、雅砻江中下游、嘉陵江、渠江、长江上游(四川段)、岷江下游、沱江下游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0-20%,易出现阶段性汛情和局地性洪涝,建议相关地区加强雨情、水情监测,防范可能出现的险情。
永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